在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,有着127名特殊的“民警”。他们曾身披“橄榄绿”,卫国戍边;如今,他们换上“藏青蓝”,扎根基层。
制服颜色虽改,忠诚底色未变;岗位阵地虽换,守护初心永恒。他们共同诠释着“退役不褪色”的铮铮誓言,在守护城市平安、服务人民的新阵地上,续写着动人篇章。
磨穿鞋底,磨亮民心
“老刘,租客想办个居住证怎么弄啊?”“我这手机最近老是接到陌生电话啊!”“刘书记,我家那口子……”老刘的电瓶车刚在华益村警务室门前停稳,便被热切的人群围拢,这间小小的警务室,如今已成为全村最暖的“网红打卡地”。
刘林至敬老院看望独居老人张阿婆。
2008年,刘林从部队转业来到华新派出所,2013年初到华新镇华益村担任社区民警。这片青浦、闵行、嘉定三区交界的“治安洼地”,辖区流动人口占比七成,“三小场所”林立,各类矛盾纠纷频发。
“老乡的事,轮得到你个外人管?”初来乍到的质疑声让老刘沉思:“如何才能焐热这千万颗漂泊的心?”
刘林在华益村走访。
答案,刻在他磨穿的三双鞋底上。为敲开紧闭的心门,他选择一家家上门走访。辖区流动人口众多、管理难度大,刘林吹响“老兵”集结号,发动退役军人成立“老兵志愿军”义警队伍,将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在社区延续;织密“老乡”信息网,创造性组建“老乡队”,探索“异乡人管异乡事”的新路径;拧紧“同心”治理绳,搭建起居民、商户、物业、志愿者等多方参与的议事协商平台,群策群力,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社区的停车难、环境差等一系列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昔日的“治安洼地”华益村,如今已蝶变为远近闻名的“市级美丽乡村”。这翻天覆地的变化,正是刘林十年如一日,用脚步丈量、用汗水浇灌、用忠诚焐热民心的最好见证。
扎根基层的“兵支书”
2020年,44岁的韦春海脱下“橄榄绿”,换上“藏青蓝”来到沈巷派出所,一头扎进了社区。五年来,他警服口袋始终贴身珍藏着一个部队配发的旧急救包。这是“若有战,召必回”的身份印记,更是他守护社区安澜的“百宝箱”。
韦春海救助一名行车中突发身体不适的司机。
今年6月,一名网约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身体不适,昏迷后径直撞上隔离带,命悬一线。韦春海火速抵达,凭借部队急救素养,迅速判断病情,果断开门通风并利用随身携带的急救包内用品进行降温缓解症状,同时高效协调救护车,为后续治疗赢得黄金时间。
韦春海上门为高龄老人代办户口本。
韦春海负责的水都南岸和天地健康城两个社区共有近3000名住户,但多是租户,人员流动性大、治安情况复杂。为此,韦春海像一名扎根基层的“兵支书”,将“群防群治、军民鱼水”的理念融入日常,用军人特有的韧性,靠“多走、多聊、多访”成了社区内的熟人,辖区实有人口登记率提高至98%。同时,他发动社区党员、退役军人、热心居民,组建了一支支平安义警队伍,成为守护社区平安不可或缺的力量。依靠这一支支义警队伍,他总能敏锐捕捉社区的“疑难杂症”,主动靠前化解。五年来,经他手化解的矛盾纠纷不下百起。
“感谢这么好的警官,为老人做好事,解决老人的困难……”卜老伯颤抖着双手,在饱含泪水的感谢信上一笔一划地写下感激之情。原来,今年 7月2日深夜,卜老伯老伴身体突发不适,正当他们焦急万分的时候,韦春海像家人一样伸出援手,及时将老人送医救治。
五年如一日,韦春海用脚步丈量着社区的每一条街巷,用真心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宁静。
从三尺讲台到“车间课堂”
研究生毕业,戍守北疆七载,再站上大学讲台——李明明人生坐标轴上的“正弦曲线”曾延伸到令人欣羡的“高点”。
李明明深入企业开展”开工第一课“反诈防范宣讲。
2024年转业初到金泽派出所,这位曾经的“学霸讲师”敏锐意识到,金泽正因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面临大发展、大建设,辖区人员流动性大,防范电信网络诈骗、劳资纠纷等风险是重点,也是难点。于是他主动请缨,勇挑企业防范宣传重担,决心将多年的授课经验搬到企业的“车间课堂”。
然而当李明明第一次走进企业开展防范宣讲,迎来的却是寥寥的回应和窃窃私语,几次宣讲都效果平平。遇冷,成了李明明的第一课。李明明骨子里的军人韧劲和教师“诲人不倦”的精神被激发出来。他摒弃“填鸭式”宣讲模式,开启了“跑企”模式。员工食堂、保安岗亭、咖啡厅、便利店……处处是他忙碌的身影。
李明明深入企业开展防范宣讲。
李明明不再急于开讲,而是先倾听、先服务。新入职员工急需办理居住证却摸不着门路,他主动协调,帮其快速办理;保安小哥收到可疑信息,他第一时间赶到身边,教其识破骗局。同时,李明明凭借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科研思维,针对不同行业特点,结合企业用工实际,将枯燥的法条和案例转化为企业管理者听得懂、员工记得住的“干货”。
短短一年股市配资官方网站首页,92场企业防范宣讲。李明明在社区警务的新阵地上,用真诚与专业书写着服务一方“小家”的崭新篇章。
维嘉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